常德日报记者 杨荣国 郑彦 通讯员 丁慧 文/图
“我的蔬菜都是村民自家地里产的,全部使用有机肥,没有打农药,是绿色有机蔬菜,欢迎大家抢购!”6月25日上午,西洞庭管理区金凤街道望洲社区助农直播间里,主播崔艳芳正在向客人展示着新鲜蔬菜,吸引了100多名客人前来围观。短短1小时,成交30多单。
基层党支部发挥引领作用 提振产业蓬勃发展
“我们村民家里农产品丰富,但是缺少销售渠道,难以形成经济效益。于是我们就组建了这支党员干部直播团队,一共7名党员,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将这些农产品销售出去,效果非常好!”社区党总支书记、团队主播崔艳芳高兴地说,为助力乡村振兴,宣传家乡特色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望洲社区积极响应“互联网+农业”号召,由社区党支部牵头,开设了望洲社区助农直播间,并成立了一支直播团队专门组织开展直播助农活动,通过电商直播帮助农户推广本地农产品。主要销售本地农户生产的洋葱、鸡蛋、鲜活甲鱼、腊甲鱼、腌干菜等农产品,5月20日开播以来,线上线下销售收入2万余元。通过助农直播,每年预计产生销售额达10万余元,为集体经济创收约1万元,带动50余户农户增收4万余元。
党员就是先锋!近年来,西洞庭管理区创新推行“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模式,通过党组织覆盖产业链关键环节,先后成立了食品加工产业党总支、新材料产业党总支以及各村(社区)产业党支部,将党建组织力转化为产业发展生产力,为乡村振兴与园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4月11日,西洞庭管理区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支部建在产业上”工作,发布《西洞庭管理区“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建工作方案》,明确以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通过党组织统筹资源,推动新材料、食品加工、稻虾共养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该模式借鉴“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经验,在产业基地、园区设立功能性党支部,整合镇村企业资源,实现技术共研、项目共商。
党员的引领就是生产的力量,这句话对于常德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其炎来说,感触颇深。“2020年我们落户西洞庭管理区,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2021年我们成立了党支部,目前共发展党员9人,基本覆盖了公司所有重要生产线。这些青年党员们在工作中干劲足,不怕苦,不怕累,起到了很好的领头作用。”邓其炎表示,在青年党员们的引领下,公司经营蒸蒸日上,预计2025年总产值将超过11亿元,突破公司成立以来的历史记录。
“我们的党员们还带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前往学校开展捐资助学,去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活动等,我们自己的困难员工,党员们也是带头捐献爱心,在青年党员的带领下,我们的企业文化越来越强大!”邓其炎感慨。
龙泉街道天福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具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目前,社区正在打造以“特色蔬果采摘园+生姜种植基地+天福乐园”为一体的文农旅综合体。“为了激发所有居民的内生动能,我们组建了一支9人队伍的功能性党支部,成员一半以上来自各个职能部门,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为村民的集体经济决策、服务。”党总支书记刘龙辉回忆说,5月8日,暴雨造成生姜生产基地被淹,唐军得知消息后,赶紧叫上社区党员刘佳坤和张俊,冒雨赶到事发现场。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顺利打通了下水涵道,保住了岌岌可危的生姜生产基地。
刘龙辉介绍,近年来,社区大力实施“党支部+”工程,引导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农业大户、专业人才等加入,探索在社区重点产业、辖区内8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建立党支部,开展支部活动规范化建设,全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议事决策、教育培训、信息交流等综合服务,将党支部打造成凝聚多方力量、推动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实现党支部建设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不断提高支部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能力和本领,引导支部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发展内生动力。
目前,天福社区种植的特色果蔬和大棚生姜初具规模。今年上半年,仅社区美多多合作社收购的农户散种的黄桃等果蔬,就为居民创收1.5万元,预计今年所有社区集体产业可以带来52.5万元集体收入。
“目前,我们‘支部建在产业上’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祝丰镇紫湾村党总支书记魏青林自信满满地说,紫湾村成功构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以紫湾村第一支部为核心,朝鲜蓟种植、加工、销售领域能手加入合作社,有力推动了紫湾村朝鲜蓟产业发展。下一步,紫湾村将以现有工作为基础,全面深化“支部建在产业上”工作,壮大朝鲜蓟产业,发挥紫湾粮蔬专业合作社龙头作用,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生产加工能力,推动朝鲜蓟鲜果、茶叶产销。积极将“西洞庭朝鲜蓟”农产品地理标志纳入朝鲜蓟产业促进会名下,把产业党支部建设与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推进“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建立以产业党支部为主导,镇、村和产业链上企业齐参与的联建共建机制,通过党建阵地共建、组织生活共办、产业发展共商,实现互联互促、共同提升。
创建党建“载体+平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员引领,协同发展。近年来,西洞庭管理区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创新实施“支部建在产业上”工作模式,通过党组织引领、资源整合、服务下沉,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目前,西洞庭管理区已经组建了食品加工产业党总支和新材料产业党总支两大产业链党总支,分别由管理区党委管委主要负责人担任链长,并同时在柑橘、预制菜等特色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覆盖园区重点企业20余家,联动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形成“区—镇—企”三级联动网络,推动党建与经济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一体化局面,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不断做强产业链整体实力。
聚焦企业需求,西洞庭管理区组建起“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服务团”,整合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党员骨干力量,长期坚持开展“一起益企”金融服务进园区等活动。2025年4月,服务团走访迈尔思、邓权塑业等企业,现场对接融资需求,达成5000万元合作意向,并通过“政策清单+资源清单”机制,解决用地审批、技术升级等难题14项。此外,产业链党总支牵头搭建“暖企座谈会”“企业家红色驿站”等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已累计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
在乡村振兴领域,产业链党组织发挥“联村带农”作用。例如,依托柑橘、预制菜产业链党支部,推动湖南巧佳宴食品等企业创建省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标准化种植,形成“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利益共享模式。同时,做好支部引领乡村产业发展文章,以庭院经济、特色经济为抓手,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全区已形成天福社区特色果蔬、紫湾村朝鲜蓟、中洲社区有机菜籽油和有机蔬菜等乡村特色产业。
为确保实效,西洞庭管理区将产业链党建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周碰头、月会商”跟踪问效机制,并创新廉政监督形式,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小剧场”等载体强化党员教育。同时,注重在产业发展一线锻炼培养干部,累计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43人,基层党组织活力持续释放。
统计数据显示,在企业产业链党总支引领和带动下,西洞庭管理区规模以上企业和主特产业展现出强劲活力,预计2025年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左右。
从车间到田间,党旗在西洞庭的产业链上高高飘扬。通过“支部建在产业上”,西洞庭管理区正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二次创业”三年攻坚行动凝聚磅礴力量。未来,全区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奋力谱写“党建引领、产业兴区”的新篇章。
“未来,西洞庭管理区将继续大力推动‘支部建在产业上’,扩大产业链党组织覆盖范围,深化‘支部+产业+服务’模式,重点推进新材料、食品加工产业、生态农业等新兴领域党建融合,为‘二次创业’三年攻坚行动提供组织保障。”西洞庭管理区负责人掷地有声地说。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