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曾帧/文 雷晰涵/图
“每天3元,就能拥有一垄属于自己的私家小菜园……”近日,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七里桥街道靳家湾社区的柳柳甜园里,52岁的主理人张忠杰戴着眼镜、穿着套靴,正对着架好的手机直播引流。
镜头里,十来位全副武装的市民穿梭在田垄间,忙着浇水、施肥、采摘;一垄垄菜园里,叶菜、黄瓜、西红柿、豆角等作物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每块菜园前的牌子上都清晰标注着认领人的信息。这些在田间忙碌的身影,都是“都市农人”,他们通过认领柳柳甜园的共享菜园,轻松开启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城市田园生活。
家住沅安路的郭青就是其中一员。她的菜地里种着西红柿、辣椒、四季豆等6种蔬菜,单是茄子就已收获6波。“我和柳柳甜园的缘分,始于4月的一场直播。”郭青一边摘着辣椒,一边笑着说。当时,张忠杰在直播间里热情介绍菜园认领项目,屏幕里充满生机的画面瞬间吸引了她。此后,她便认领了2垄菜地,每到周末都会开车到菜园除草、浇水或采摘,享受与自然亲近的惬意。
起初,毫无种植经验的郭青对种菜一窍不通,好在柳柳甜园的农技专家手把手地指导,从选种、播种到日常养护,耐心传授技巧。“自从认领了小菜园,我体内80后的种菜基因仿佛突然觉醒了。”郭青说,看着亲手种下的菜苗一天天长高、果实一点点成熟,心里满是欣喜与满足。
在柳柳甜园的菜地里,还有不少带着孩子来体验的家庭。5岁的枚文焓正跟着爸爸妈妈认蔬菜:“这是辣椒,这是菜瓜,这是西红柿……”他的母亲王女士是位90后,她告诉记者,只要周末有空,就会带儿子来翻地、播种、浇水。“这里提供农具、种子、有机肥,还有农技专家定期指导,收成时园主还能帮忙采摘配送,既省了买菜钱,种菜的过程更治愈,孩子也能亲身体验农耕。”
“我们这里离城区很近,从柳叶湖的语言广场开车过来只要7分钟。”张忠杰介绍,城市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社区提出由他所在的合作社提供一个场地,让都市人能有一处喘息的地方,低成本实现“田园梦”。柳柳甜园占地不到20亩,被分成近70垄菜地,每垄64平方米。虽然共享菜园项目才运营一年,但已有近一半菜地被认领。为满足不同需求,项目设置了全托管、半托管、裸租三种模式:全托管每年1200元,团队包揽选种、播种、施肥等全程服务,每月两次采摘配送上门;半托管每年600元,需认领人自行种植、施肥、采摘;裸租与半托管服务相同,仅因菜地无沟板,费用为半托管的一半。此外,三种模式均免费提供浇地用水、共享农具、机器翻地及农技专家指导服务。
张忠杰的“田园版图”不止于此。2022年,他接手常德柳叶湖优品扶农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当地农民200多亩土地,打造了包括柳柳甜园、蔬菜瓜果种植基地、亲子游乐区等在内的综合项目。“我不只是做共享菜园,更想营造全方位的农耕体验氛围,最终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解决客户从田间到餐桌的需求,让大家尝到原生态的农家味道。”他说,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农户增收和就业、盘活了闲置土地,还促进了周边景区发展,2023年营业额已达180万元。
谈及未来,张忠杰还有更清晰的规划:“打算在柳柳田园里建露营基地,对面再设露天烧烤休息区,把这里打造成集生态农业、休闲体验、教育科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他希望,既能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又能助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让更多都市人成为农场的“共享主人”,圆上心中的“田园梦”。
—————————————————
【记者手记】共享菜园:激活乡村振兴的“微力量”
常德日报记者 曾帧
每日3元,撬动的不仅是都市人的田园梦,更藏着乡村振兴的巧思。柳叶湖柳柳甜园的共享菜园模式,以“小切口”打开了城乡融合的“大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微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激活资源、连接供需。柳柳甜园的实践,首先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将零散地块整合为标准化共享菜园,既为农民带来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也实现了“土地不荒、农民增收”的双赢。正如张忠杰在采访中所说,常德柳叶湖优品扶农旅游专业合作社不仅吸纳了116户脱贫户入股,还固定聘请了7名农民负责农业种植的日常管培,让更多村民在土地上找到了新的增收路径。
更重要的是,它重构了城乡互动的“新场景”。都市人带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而来,不仅认领菜地、体验农耕,更在这个过程中消费乡村的生态、文化与服务——亲子游乐、农技学习、农产品配送等衍生需求,将带动乡村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如柳柳甜园延伸出的露营、烧烤规划,这种“农业+休闲+教育”的融合业态,未来将为乡村经济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既包括留住乡村的人,也包括吸引城市的人。柳柳甜园通过共享菜园,让城市居民深度参与乡村生产生活,在劳作中亲近土地、理解农业,无形中搭建起城乡互信的桥梁。当都市人从“消费者”变成乡村的“参与者”甚至“共建者”,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需求,更有新的理念与视野,这种双向奔赴的互动,正是乡村振兴最珍贵的“人气”。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