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李白 通讯员 彭云 刘颖 文/图
近日,常德职院附属医院疼痛脊柱科成功为一名压缩性骨折的百岁老人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帮助其重新站了起来。
吴爷爷今年100岁,身体一直很硬朗,前几天感到胸背部疼痛,尤其是翻身或坐起时疼痛加剧,只能躺在床上,饮食、上厕所等都需要家人帮助,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送至常德职院附属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吴爷爷的疼痛源自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性骨折。
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若采取保守治疗,不但止痛效果差,而且还需卧床休息2—3个月,易导致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后期生活质量。若通过手术治疗,患者高龄,心肺功能差、血氧饱和度低,且骨折椎体多且骨折位置高(胸6、胸7、胸8),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因此手术风险较大。
两难之际,疼痛脊柱科团队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手术风险,详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手术相关情况,最后决定为吴爷爷实施微创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由医院脊柱科主任魏章龙主刀,麻醉科主任盛清明实施麻醉与监护。
手术历时1小时,出血量不到5毫升,十分顺利。术后当天,吴爷爷感觉胸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并能自主顺利翻身,第二天就可以自行坐起并下床行走。又能重新“站”起来,吴爷爷脸上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喜悦,家属也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目前,老人已康复出院。
魏章龙介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属于微创手术,就是在C臂机透视辅助下,将骨水泥注射到骨折的椎体内,使骨折塌陷的椎体复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从而增加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迅速减轻骨折所致的疼痛,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止痛效果好的优点,患者术后2—3天即可出院,不仅能恢复自理能力,还能减轻家人陪护负担和经济压力。
目前,常德职院附属医院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已经非常成熟。这例手术的成功开展,刷新了该院实施椎体成形手术患者年龄的最高纪录,标志着医院在应对老年病的挑战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