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我们的节日·端午】端午节遇“稻”儿童节 港中坪多彩村游受欢迎
时间:2025-06-03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杨鑫

清幽宜人的乡村气息,绿意盎然的竹林草地。当端午节遇上儿童节,一场充满田园诗意的主题盛宴——“趣游‘港中’ FUN粽端午”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农文旅融合区热闹上演,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稻香文化“赏”厚重

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风吹稻浪的田园风光、智能农业气象监测站、紧张有序的耕作场景成为游客的打卡热门地。

蟋蟀男声组合在稻田里歌唱 常德日报记者 裴维维 摄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5月31日,在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蟋蟀男声组合正饱含深情地唱响对家乡的热爱。端午假期,他们将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献给家乡人民,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振兴和农文旅融合。

6月1日,港中稻香记忆馆迎来了一群小客人。10余位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耕文化探索之旅。孩子们领取任务卡,探秘港中坪的历史与变迁、传统端午文化,完成互动问答,并兑换“粮食安全卫士”签章。一位家长说道:“在儿童节陪伴孩子参观港中稻香记忆馆,让孩子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文旅融合“现”村情

5月31日,一场浪漫的乡村音乐会在港中坪村竹林营地里启幕。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乐队以10余首经典流行音乐为弦,在青山绿水间奏响青春乐章,为村民与游客送上充满诗意的视听盛宴。

音乐会现场 常德日报记者 裴维维 摄

端午期间,除了乡村音乐会的狂欢,鼎城区“送戏下乡”演艺惠民活动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表达,赋予传统节日崭新的文化生命。

精彩的非遗表演 常德日报记者 李龙 摄

舞台上,常德丝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演员们的演绎下悦耳动听。《常德是个好地方》《生在潇湘多自豪》等经典曲目,以其独特的唱腔和韵律,让观众们领略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舞台下,游客三五成群,驻扎在天幕下,围炉煮茶,谈天说地。

不远处的古法工坊内,碾米、榨油、擂茶制作等传统技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在老师的指导下,游客手拿擂棒,在擂钵中将花生、生姜、芝麻等原料捣碎,体验制作擂茶,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美食手作“品”农趣

“我要一朵红色的小花。”手工体验区,孩子们排队领取小丑送的气球。旁边的竹林乐园里设置了“射五毒”“愤怒的粽子”“投粽入壶”等体验项目,欢笑声与音乐声交织成乡村生活的交响曲。

游客们排队领取小丑送的气球 常德日报记者 裴维维 摄

往前走,在农趣市集上,时令果蔬、小吃甜品、非遗手工艺品琳琅满目。95后村民高杨站在自家摊位前,手法熟练地制作手打柠檬茶。

高杨正在制作甜品 常德日报记者 李龙 摄

前些年,高杨在外打工,眼看家乡越来越热闹,她决定返乡创业做甜品生意。“听说港中坪农趣市集免费招募摊主,我就报了名。”问及收入,高杨笑着说:“每天的销售额接近200元,节假日更可观,‘五一’我连续几天夺得销售冠军。”谈话间,高杨不停地招呼摊位前围满的客人。

编辑: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