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王明睿 通讯员 龚维 文/图
在石门县罗坪乡寨垭村云雾缭绕的茶园间,一座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正奏响乡村振兴的强音。这里是石门县天画罗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画罗坪茶业”)的生产基地。机械轰鸣声中,30多名工人正熟练地操作设备制茶,一缕缕茶香沁人心脾。作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天画罗坪茶业是石门县有机茶产业的“领头羊”,2024年纳税额位居全县茶叶企业榜首,书写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故事。
破局:从深山茶园到行业标杆
罗坪乡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平均海拔700米,森林覆盖率86%,负氧离子浓度高达1500个/立方厘米。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石门银峰”“石门红茶”等优质茶品。此前,石门茶叶一度因粗放种植陷入“有品质无品牌”的困境。2014年,时任寨垭村村委会主任的唐小雷决心破局。他带领村民成立阳合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整合197户茶农的2034亩茶园,推行“农户入股、统一管理”模式,将茶园亩均收入从1000元提升至4000元。2016年,他再次升级战略,组建石门县天画罗坪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全产业链体系。
短短数年,该公司建起2000亩欧盟有机认证茶园,引入年产3000吨精制生产线,不仅解决了夏秋茶滞销难题,还带动周边5个村287户困难户稳定增收。2023年,“石门银峰”斩获香港国际茶展绿茶类冠军;2024年,该公司电商销售额达700万元,产品远销浙江、福建、湖北等地。
共富:一片茶叶带活一方经济
在天画罗坪茶业的带动下,有机茶产业成为罗坪乡的“就业蓄水池”。该公司现代化工厂吸纳30余名本地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4000元;合作的7个村的982户茶农,通过“订单生产、分红返利”模式,户均年增收超6000元。2024年,该公司销售产值突破6000万元,纳税额稳居全县茶叶企业第一。寨垭村茶农老李感慨:“以前采茶靠天吃饭,现在跟着公司干,收入翻了番,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严苛标准铸就金字招牌。该公司率先执行“四化十不准”标准,禁用化学农药、化肥和除草剂,推广太阳能杀虫灯、黏虫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在严格的品控体系下,该公司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雨林联盟认证、公平贸易认证三大国际机构认证,成为高端市场的“硬通货”。
产业兴旺带动全域振兴。该公司打造的茶旅融合示范园,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催生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电商直播、自媒体营销等新渠道,让深山茶叶直达全国各地。2023年,天画罗坪茶业年综合产值达1.5亿元,2.8万亩茶园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
突围:向国家级龙头企业迈进
站在新起点,天画罗坪茶业正谋划整合全乡资源,联合两家市级龙头企业组建茶叶集团,力争三年内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唐小雷的蓝图里,有机茶不仅是产业,更是文化传承和生态守护的载体。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该公司投资820万元购置150余台农机设备,成立石门县韵茗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茶农提供代采代管、病虫防治等机械化服务,110多户困难家庭因此实现年收入过万元。2024年,该公司试采的“金牡丹”红茶,凭借独特花香口感引发市场关注,成为撬动高端消费的新引擎。唐小雷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有机茶从‘小众’走向‘大众’。”
社会责任始终是企业底色。近10年,唐小雷累计捐款70余万元修路助学,投入12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帮助477名低收入者稳定增收。作为人大代表,他推动广垭“红军路”改造项目落地,破解茶农运输难题。他呼吁将罗坪乡打造为“湘茶高地”,为行业树立标杆。“乡村振兴不能只靠口号,要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唐小雷说。
从寨垭村的小茶园到行业纳税冠军企业,天画罗坪茶业用“有机”二字重新定义乡村振兴。这里的故事证明:当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当企业责任融入乡土情怀,绿水青山终将绘就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