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韩冬 李龙 文/图
周末的清晨,常德市城区芙蓉路上,身着“武陵环卫”橙色马甲的两人,一前一后清扫路面。城市在他们竹扫帚划过地面的“唰唰”声中苏醒,街道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你是学生吧?哪个学校的?几年级?”路过的市民向其中的男孩打听。“我上初二,是常德外国语学校的学生。”男孩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回答,转头问清扫的女子:“妈妈,我先把这几堆湿树叶铲起来吧?”女子应了声“好”。
男孩名叫周奕唯,早起帮妈妈扫大街一年有余。
兼职
5月1日清晨5时,天还没亮,周奕唯和往常的节假日一样,麻麻利利起床、洗漱,和妈妈李春梅一道出门。
周奕唯骑自行车,李春梅骑电动车,从东星熙城小区出发,沿着芙蓉路南行,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附近拿到寄存的竹扫把和垃圾桶。
5时20分,母子俩开始当天的清扫。“仙源桥头至天润尚城小区西门路段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是我的责任田,大概六七百米。”李春梅手中的扫帚高频起落。
前一天下雨又刮风,树叶吹落了不少,清扫的工作量和难度加大。“加快速度,我来扫,你来铲……”听到妈妈的安排,周奕唯默默点头,跟上节奏,一手夹着扫帚,一手拖着齐腰高的垃圾桶,毫不费力的样子。
朝阳将东边的天空染上一层红润,映照在母子俩红扑扑的脸上。路边一位晨练的大爷竖起大拇指,“这样的伢儿养得,假期里天天看他来帮忙……”
8时整,树叶和干垃圾装满垃圾桶。“你把垃圾送到中转站,我去上班了哦。”李春梅脱下手套,一路小跑去骑车,“对了,不能图省事一天吃两顿生日蛋糕,自己炒个菜,下个面条都行……”她回头叮嘱,赶往她的下一个工作地——鑫喆物业公司。途中吃个早餐,8时30分到岗,无缝衔接。物业工作琐碎,一般下午6时下班。
“生日蛋糕,你今天过生日?”面对记者的好奇,周奕唯说,“昨天是妈妈40岁生日,姑姑买来生日蛋糕,一家人庆祝了一下。”他掐指一算,“我还有半年满15岁。”
2023年3月19日,李春梅清晰记得这个开启早起干清扫的日子。与小区一位大姐闲聊时了解到有个路段的环卫岗空出来了,李春梅寻思着,时间允许的话,做份兼职贴补家用。兼职的事情跟孩子爸爸周武商量,他觉得兼职可以,但必须他来做。李春梅坚决不同意:“你每天跑滴滴网约车10多个小时,开车的人要休息好,行车安全第一。”
僵持不下,李春梅寻求儿子的支持。不料,周奕唯不想父母辛苦,提出“爸爸妈妈都不干”。李春梅算了笔账:除了生活日常开支,还有房贷、车贷;爷爷瘫痪在床,医疗费少不了;患老年痴呆的太奶奶住敬老院,一个月将近3000元的费用,她的手又骨折……“这么多支出,而收入只有爸爸跑滴滴几千元和妈妈每月3500元的工资。”最后,“家庭话语权”略高的李春梅主持了家庭会议,并“拍板”由自己去兼职。
每天上学经过妈妈清扫的路段,周奕唯总会捏一把刹车放慢车速,叫声“妈妈”。在妈妈兼职半个月后,周奕唯跟妈妈说:“周末早上喊我,我和你一起去‘兼职’。”
成长
得知儿子要来帮忙,妈妈欣慰答应。很快到了周六,那天下雨,清扫起来比较费力,妈妈将出门时间提前了半小时,周奕唯和被子做了几次“告别”,才迷迷糊糊跟上妈妈的脚步。在妈妈看来,“男子汉,答应的事就要做!”
周奕唯说起清扫中的小插曲:刚开始妈妈多次要求他重扫,他挺委屈的。有天降温了,穿得厚实,手臂施展不开,扫得潦草了点,他被妈妈赶回家。“想到妈妈一个人在路上,我又折返回去接着扫。”两个人并肩挥舞扫帚,谁都没吭声。李春梅回忆,儿子回来后,她红了眼圈。
起初扫得慢,几天下来,肩膀疼、胳膊酸,手起水泡。咬咬牙,接着干。初春的日子,头顶上蒸腾着热气。一年后,动作娴熟,手指关节处不再生水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浅黄的茧。这是母子俩道出的变化。
整整一年时间,每周六、周日和寒暑假,周奕唯只有两次缺席。一次是暑假,他实在是想多睡一会儿,向妈妈请了假。另一次是他第二天有期末考试,妈妈不准他帮忙。
“这一年成长很多,做家务更主动了,学习习惯更好了。”之前刷鞋、洗碗、晾晒衣服,马马虎虎就行,现在标准化作业。周六,爸爸妈妈都上班,周奕唯自己照顾自己。很多次备好菜,见妈妈还未回,他就一并下锅炒了,红烧排骨是他的拿手菜。
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简单而扎实,简单是生活日常,扎实是家庭责任。对于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教育,李春梅有自己的坚持,一家人一个月回两次老家看爷爷,一周去一次敬老院看太奶奶。“寒假时,路边积雪结冰,一家三口来铲雪;近来雨天较多,落叶难扫,孩子爸爸来搭把手,能提前半小时收工……”李春梅一脸幸福。
路上行人夸周奕唯,他雀跃。暑假时,有位家长说第二天带同是初中生的孩子来体验清扫。会不会如约而至?母子俩打赌。“妈妈说能来,我说不一定,结果我赢了。”周奕唯的眼睛笑得弯弯。
“碰到同学会不会尴尬?会不会觉得扫大街丢人?”李春梅也试探过,因为那条街离他们学校很近。周奕唯回应让她安了心:“劳动很光荣啊,帮妈妈扫地,一点不丢人,不帮才丢人。”
后记——
周奕唯说,上周末有位伯伯路过,问了他好多问题,后来妈妈还提醒“怎么有问必答,毫无防备心”。周奕唯轻声嘟囔:“很和善的长辈,很友好的提问,没有理由不回答呀?他还表扬我了呢!”
这位友善的伯伯就是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胡祖国。正是他的发现,才有了我们之后的采访。胡祖国联系了周奕唯就读的常德外国语学校,师生们才知晓这位初98班道德与法治课代表的小故事。
采访结束时,腼腆的周奕唯破天荒主动发问:“我能有个小建议么?”周奕唯想借媒体呼吁大家不要往车窗外扔垃圾,环卫工人上路清理辛苦且不安全,特别是视线不佳的雨天。十字路口的清扫,妈妈从不让他去,但是他担心妈妈的安全。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