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坚守教育初心 培育时代新人 ——写在常德市第七中学110周年校庆之际
时间:2022-11-08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编辑:彭诗韵
作者:肖志芳 通讯员 王春芳
分享到:

尚一网讯(记者 肖志芳 通讯员 王春芳)

巍巍武陵,千里绵延;滔滔沅澧,万年流淌。

秉承着“厚德博雅 担当有为”的校训,历经110年的守望,沐浴着金秋的暖阳,常德市第七中学迎来了110周年华诞。

9a2ef366-809f-43f1-8ab9-52e191d9.jpg

校园全景 徐珊珊 摄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追寻岁月痕迹,回眸往昔历程,从硝烟弥漫的1912年到盛世锦绣的2022年,跨越一个多世纪,一代代七中人初心不渝、薪火相传、改革创新、勇毅前行。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中,市七中与时代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如今已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理念鲜明、特色突出、师资雄厚、办学质量优异的省级示范性完全中学,成为常德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

站在新的起点,市七中又将携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悠悠文脉中走来,在积淀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

【拓荒】 应天时 以“引领者”之态开创事业

推开学校校史馆大门,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物一件,向我们诉说着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

史事钩沉,涛声依旧,时间拨回到1912年。

风雨如磐的年代,武陵县城区东门外五铺街南海庵佛院(今武陵区启明街道半边街社区),武陵县育德女学校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学校由武陵县府创办,开办伊始,就提倡妇女不敬神、不缠足、不穿耳、剪短发,与当时社会的封建思想展开了抗争。这所规模极小的女子学校创办不久,就成为了民国初年常德妇女解放运动的一面旗帜。

1916年,武陵县改为常德县,学校随之更名为“常德县立女子小学校”,并聘请当时著名的妇女启蒙教育家蒋胜眉女士任学监,着力培育女生的自尊、自立、自强精神。不久,学校声誉鹊起,学生人数从初期的几十人,迅速发展到数百人。

此后的几十年间,学校经历了军阀割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重重考验,多次搬迁,租旧房、建茅屋,筚路蓝缕,坚持办学。抗战胜利后,年近七旬的老教育家、老校长张枏将学校交给了人民政府。解放后,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很多都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1954年7月,学校搬迁至常德城区大西门外乌龙港畔原春芳学校遗址,即现址。1962年9月,改为男女合校,定名为“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话外音】

这一时期,学校经历了小学、初中、完中三个阶段,六番更易校名、六次迁移校址。虽一路艰难,却仍旧培养了大批人才,无数学子在前行的道路上追求卓越,把热血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校友数不胜数。如我国当代杰出女作家、社会活动家丁玲,杰出共产党员、常德“江姐”王悦贞,作家、学者陈琼芝,翻译家陈九瑛,科学家邱景芸、张武等。

【改革】 乘地利 以“担当者”之为勇立潮头

置身美丽校园,回眸所经历三个年代的一幕幕往事,75岁的退休教师周晖感叹如同走进了电影中的“蒙太奇”。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非重点中学与重点中学的资源差距和生源差距越来越大,学校办学陷入了低谷。周晖回忆,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招生“顺口溜”:Y中选,L中挑,剩下的七中包。有人甚至戏称七中为“第三世界”。

为了重振学校昔日辉煌,1984年5月,校领导班子提出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奋发图强,振兴七中”的目标,决定另辟蹊径:办艺术特色学校。当时,市七中在全市所有中学中率先开办了一个美术专业班,首届招收了13名美术高中生。

1987年7月,首批美术特长生参加高考,11名学生专业合格,8名学生被高校录取。开办特色班“第一炮”在市七中打响!

美术特长培训的成功,对同属“小三科”的音乐、体育产生了辐射效应,报考七中专业班的学生逐年增多。随后,学校举起了“德育为首,全面发展,艺术见长”的大旗,一整套关于创办艺术特色学校的实施方案很快出台。在特色道路上艰苦奋斗了十多年后,市七中终于形成特色,办出实效,成为名扬湘西北的艺术特色学校和培养艺体人才的摇篮。

不仅如此,上世纪90年代初期,学校在加大抓“特色兴校”力度的同时,注重“向文化课要质量”。1994年,以石振亚为校长的领导班子提出了学校的办学原则:按教育方针育人,凭师生素质立校。

经过七中人近十年的艰辛努力,2003年学校终于“创重”成功,实现了几代七中人的梦想。当“湖南省重点中学”的牌子挂上校门时,全校沸腾,一所“第三世界”学校蝶变为“省重点中学”。

由此,市七中走出低谷,以崭新的姿态向前迈进。

【话外音】

随着美术专业班的成功开办并做大做强,该校音乐、体育等专业班也接连开办。1988年学校美术生的高考成绩名列常德地区之首;1990年学校美术特长生率先冲出湖南,考入北京专业院校;1989年音乐特长生陈思思如愿考上音乐专业,为她日后成长为歌唱家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从艰苦办学,到特色兴校再到合力“创重”,无数像周晖一样的七中人深切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由弱到强发展进程中绽放的神奇魅力。

【创变】 聚人和 以“躬耕者”之情奋楫争先

日升月落,斗转星移。近几年,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市七中不忘初心、继承传统、开拓进取,奋力开创了新的局面。

2020年初,以黄大祥为党委书记、李健均为校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乘势而进、进中争优、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文化与专业并重、初中与高中协调,建设质量优、特色强的高品质学校”的发展目标,并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全力改革,科学办学,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强化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全力推进学校高品质发展。

d838de1e-01de-48fe-847d-e8bd774e.jpg

团结务实的校领导班子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和教育部“五项管理”等要求,走好素质教育之路、特色办学之路。

学校创新“三位一体”的科学培训机制和“四个同时考核”的质量管理办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七中艺体模式;通过开办博雅班树立七中品牌。2021年高考,该校有60余名艺体特长生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顶尖级艺术院校、独立艺术院校和一本综合院校录取。博雅班高考上线率达到了100%。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获评“湖南省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市十佳少先队集体”“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使用先进单位”“常德市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今天的中国,正在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今日的七中,也将迎来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110周年校庆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创新教育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时代新人。”黄大祥掷地有声。

一路兼程,一路荣光。回望过去,时光辗转留下了岁月的沉淀。

黉门少年依旧,兰台夕照正好。如今,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笑声阵阵,天籁馆琴声回荡……

【话外音】

110年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让市七中质量立校,勇毅前行的进取精神激励七中人特色兴校,躬耕教育的担当精神促进决策者管理强校,厚德博雅、担当有为的精神滋养七中文化铸校。

常德市七中大事记

◆1912年,武陵县育德女学校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学校由武陵县府创办于城区东门外五铺街南海庵佛院。

◆1916年,武陵县改为常德县,学校更名为常德县立女子小学校。

◆1920年3月,学校改名为常德县立第一女子高级小学校。1921年4月,迁往城区经历司湾新建校址。

◆1927年,学校经历了大革命潮起潮落的洗礼,校长熊述皆先生险遭不测,女教师刘璞,女管理员陈兆森,校友周凤鸣、马厚诚、曾淑贞,学生左雪源等党团员被捕。1928年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集体枪杀在常德城校场坪,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仅14岁,成为震惊全国的“常德六女士惨案”。

◆1930年1月,常德女子高小升格为初级中学,小学部保留为附小,称为“常德县立女子初级中学”。

◆1949年8月,常德和平解放,城区成立常德市,学校随之称为“常德市立女子初级中学”,1952年11月正式确定为“湖南省常德市女子初级中学”。

◆1954年7月,学校搬迁到常德城区大西门外乌龙港畔原春芳中学遗址,省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全面改建,成为现校址,更名“湖南省常德市女子中学”,升格为本地区唯一的女子完全中学。

◆1962年9月,学校改为男女合校,定名为“湖南省常德市第七中学”。

◆1984年,常德市七中在全市所有中学中率先开办了一个美术专业班,探索办艺术特色学校。

◆2003年,学校进入“湖南省重点中学”行列。

◆2004年,学校被授予“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2017年,学校全面整章建制,全力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管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艺体特色七中模式;成立了常德市第七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2020年1月,以黄大祥为党委书记、李健均为校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乘势而进、进中争优、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的发展思路。

◆2019年成功创建“常德市文明校园”,2020年成功创建“常德市文明标兵校园”,2021年成功创建“湖南省文明校园”。


校友感言摘选

毕业60多年了,我看到了母校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为母校感到骄傲。祝愿母校生日快乐,桃李芬芳,英才辈出。

——1961届高15班 仓道沅

110年来,母校在教书育人、学校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祝愿母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谱写更加华美的篇章,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965届初10班 罗立生

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一代又一代七中人薪火相传,铸就了百十年的辉煌。我衷心地希望七中学子们生于斯,长于斯,建设于斯,在建设新常德中贡献更多七中力量。

——1972届初52班 罗祖亮

在市七中的4年让我一生受益匪浅,也成了我心底最温馨、最甜蜜的记忆。祝母校生日快乐,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1979届高59班 胡野碧

七中留给我许多美好的记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老师,互相关爱、努力上进的同学,让我流连忘返的排球场……七中成就了现在的我,让我成为一名光荣的校友导师。

——1981届初100班、1983届高77班 袁祖文

母校是智慧的启蒙者,是幸福的引路人。很荣幸得到七中诸多恩师的教导和指引。在110周年华诞之际,祝福亲爱的母校,宏图更展,再普华章。

——1982届初105班、1985届高82班 过山

感恩母校授予我文化知识,教会我笃信明理,引领我向上向善,求真求美。祝福母校人才辈出,桃李芬芳;在新的征程,宏图更展,再谱华章。

——1989届初136班 彭德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母校育我情。

——1989届高101班 陈思思

在七中的求学生涯教会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祝福母校生日快乐,越办越好!

——1995届初172班、1998届高138班 章立

转眼间十四年过去了,我看到母校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环境更加科技化、现代化。祝愿母校更好地拥抱时代的浪潮,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2008届高235班 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