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曾玉英 文/图
7月18日清晨6时左右,汉寿县坡头镇的稻浪刚被晨光染成金色,邱翠英已经在自家的农产品加工厂里忙开了。只见她戴着手套,和几位妇女分拣刚从农户家收来的刀豆,手机放在工作台旁,屏幕上不断弹出新的订单提示——她的邮乐小店又迎来了新一天的热闹。
邱翠英在坡头镇全护村开着一家超市,销售农资和百货。她与农产品打交道的缘分,始于2016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同学的朋友圈看到了一条电商信息,汉寿县正在开展免费农村电商培训。当时她连电商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从不上网的她感到十分新奇:村里有许多优质的农产品,为何不去了解一下呢?一来可以让自己创收,二来也可以帮助村民致富。
培训结束后,邱翠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像那些优秀的创业者一样拥有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品牌。“你腌菜不是做得很好吃吗?周围很多农户都种了小菜,你为何不把这些小菜加工成腌菜销售出去?”正当她迷茫之时,老公不经意地一句赞赏提醒了她。对呀!乡亲们种了这么多绿色农产品,自己又会做农家菜,如果把这些农产品用传统手工制成土特产,这样肯定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心动不如行动。邱翠英当即动手做了些豆豉、豆瓣酱、豆腐乳、鲊辣椒的样品,免费送给周围的朋友品尝,让他们提出改善意见并帮助推销,结果反响相当好。邱翠英的坛坛菜不光在全护村有名,邻村的村民也都来找她购买。有的人把邱翠英的坛坛菜当礼物送人,有的寄给外地的亲戚朋友,说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为了让自己的坛坛菜走出坡头镇,她每次去桥南市场进货,都带上自制的豆豉、鲊辣椒等,让市场上的经营户品尝,帮忙推广,提出意见,就这样经过不断改进,她的坛坛菜更加符合大众口味,销售也更加顺畅,这让邱翠英更加充满信心。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渐渐地,邱翠英发现,从农户家收购的农产品品相和质量都不一致,产品包装也很潦草,长此以往,既是对客户的不负责,更会连累提供产品的村民。尤其是这些手工制作的农特产品,因为没有相关证件不能到平台上销售,这样销量也上不去。她暗想,要是有完整的生产车间,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不就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口碑了吗?于是,邱翠英找到全护村的村两委,提出自己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大力支持。
通过几年的发展,目前,邱翠英的食品加工厂拥有了洒洗、冷热处理、自然发酵、老坛腌制等12道工艺的全生态生产链,加工生产的产品有豆豉、黄豆酱、豆腐乳、刀豆、萝卜干、鲊辣椒、手工剁椒、酸豆角等10多种产品,销售的平台有邮乐小店、今日头条、淘宝、抖音等,产品每年销售额达120多万元,每月的客单量有2万多单,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每天傍晚时分,加工厂里依然热闹。邱翠英和姐妹们一边打包产品,一边对着手机接收订单。从田间地头到网络云端,邱翠英用勤劳的双手编织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