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柔性执法“管”出城市繁华与烟火气
时间:2025-07-17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刘清 伍银 文/图

7月16日5时30分左右,天蒙蒙亮,鼎城区善池农贸市场旁的仙门巷已泛起热闹的“烟火气”。70岁的段奶奶麻利地将自家菜园的青椒、茄子、丝瓜摆成小堆。25名身着城管制服的执法人员穿梭其间,耐心劝导着:“来,把摊位往后挪一挪,不占到机动车道了。”“再过来两个人搭把手,帮阿姨推一推。”……制服后背的汗渍在晨光里泛出深色——这样的场景,成了仙门巷每日不变的序曲。

执法人员在市场内巡查
两难困境:烟火气里的民生考题

善池农贸市场本是江南城区的“菜篮子”核心,辐射阳山大道以东大片区域。随着周边小区入住率攀升,市场体量渐显不足。2022年起,“夜市经济”“地摊经济”兴起,许多周边农民挑着自家蔬菜来市场周围售卖,流动摊贩们悄然在北边的仙门巷聚集,今年更形成颇具规模的临摊区。

“一天赚几十块,够买几斤肉或给孙儿带个玩具。”段奶奶坦言,卖菜就是为了补贴家用。可对周围居民陈姐来说,“每天6点多就被叫卖声吵醒,实在遭罪。”

人气旺了,管理难度陡增。占道经营堵塞出行通道,高声叫卖打破清晨宁静,农户生计与居民安宁的矛盾,成了鼎城区城管局面前的“两难考题”。“一禁了之容易,可这些菜农的生计怎么办?”执法人员陷入沉思。

执法人员进行规范经营宣传
柔性破题:精细化管理平衡“两端”

今年7月,鼎城区城管局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实招。他们拒绝“一刀切”,转而以柔性执法架起民生“平衡木”,通过规范经营秩序、加强卫生督导、疏堵结合等方法,兼顾民生需求与市容管理,更联合街道社区形成合力,实现了市场繁荣与城市管理的“双赢”。

每天5时30分左右,城管鼎城大队红云中队的25名队员便开始往返巡逻,一遍遍劝导菜农规范经营,确保不影响车辆通行和居民出行。“这条路真不知道要踏多少遍……”6时30分,红云中队长刘建勇的制服后背早已湿透,他说,“广泛宣传、发放告知书、及时劝导,就是我们每天反复做的事。”

城管鼎城大队副大队长董涛介绍,执法人员坚持文明执法、疏堵结合,引导流动摊贩到指定区域经营,同时明确“四个禁止”:禁止严重违规占道、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禁止大声喧哗、禁止随意丢垃圾。街道社区也主动介入,一边劝导周边居民理解菜农生计不易,希望双方相互体谅;一边协调加装窗帘、加厚玻璃,帮助居民减少噪声影响。

执法人员劝导摊贩规范经营
双赢答卷:烟火气与文明风齐现

如今的仙门巷临摊区,秩序井然,购销两旺。家住附近的李阿姨笑着说:“现在又热闹又整洁,买菜舒心多了。”经营猪肉铺20年的姚敦学感慨:“规范了,环境好了,客人自然愿意来,生意更旺了。”

“最明显的改变,就是高音喇叭没有了!”居民们说,清晨的宁静回来了,出行通道也畅通了。

执法人员进行规范经营宣传
鼎城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彭龙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加强巡查监管,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仙门巷及善池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整洁、秩序井然,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方便、更安心。同时呼吁广大商户和摊贩自觉遵守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让这份“双赢”的答卷,在江南城区的晨光里愈发亮眼。

晨光里,仙门巷的叫卖声温和了许多,菜农的笑脸与居民的舒心交织在一起,成了鼎城城管“为民服务”最鲜活的注脚。

编辑:王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