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肖慧 粟钰 通讯员 袁芳 文/图
“膝盖再弯15度,重心压低!”7月12日,记者走进常德市武陵区永星健身格斗中心训练馆,听见洪亮的指令声伴着拳风破空而出。身着训练服的袁成龙穿梭在学员间,一一纠正动作。擦得锃亮的招牌下,是这位退役军人的“新战场”。
“蓝色幽灵”的淬炼之路
从小活泼好动的袁成龙一直对“中国功夫”颇感兴趣。11岁那年,在亲戚的介绍下,父母将他送到河南塔沟武校习武。这段经历淬炼了他的坚韧品格。2013年,怀揣更远大的人生理想,袁成龙投身军营,从此,人生画板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橄榄绿”底色。
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袁成龙从3000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此后,他辗转各大演训场:2016年“环太平洋-2016”联合军演锤炼协同作战能力;2017年参与实战化任务磨砺实战本领;2018年与沙特海军特种部队联合演习精进侦察技能。同年,他以陆战队狙击手前十的优异成绩摘得“蓝色幽灵”称号,并荣立三等功。
跨越创业的“烽火线”
2019年,退役之际,袁成龙将军旅生活的不舍写进了日记:“离开军营,但永远是战斗员。”带着这份热血的信念,他毅然踏上了北漂之路,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我在北京还算是挺好找工作的,因为我当过兵,很多招聘企业都向我抛出了橄榄枝。”袁成龙笑着说道。袁成龙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一家保安公司负责特卫培训。一次出勤时,他遇到一起冲突事件——一方是弱势群体,另一方持械欲施暴,袁成龙与同事及时上前制止,最终成功将施暴者制服。
2022年,他带着“把特种技能转化为大众安全盾牌”的信念,回到常德,创立了“永星健身格斗中心”——“永葆军人本色,星星之火传承”,这正是他坚守的初心。
通过常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袁成龙了解到常德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旨在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就业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区入驻申请等。找到“港湾”后的袁成龙立刻申请入驻了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区,并享受到了税收和小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
技能“铸盾”护民生
有了政策支持后,袁成龙迅速带领团队深入社区开展义务公益活动。他们耐心地为老人传授防跌倒技能,温柔地引导孩子识别潜在危险、学会自我保护;同时,专门为退役军人子女设置了课程折扣;更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应急防护+消防演练+溺水救援”的综合安全培训套餐。就这样,袁成龙和团队将一身过硬的特种技能,转化为社区里的点滴守护,他也用实际行动渐渐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与支持。
如今,袁成龙的团队充满了“兵味”。12名教练中,5人是退役军人,兼职队伍中更是老兵云集。“选人先看品行,再练能力。”袁成龙的管理奉行着质朴而刚毅的“老兵法则”:任务面前不讲条件,困难面前不推脱——这是融入血脉的军人担当。
谈及未来,袁成龙充满了期待。下一步,他准备组建“退役军人安全培训志愿队”,走进更多中小学校、社区,普及防暴恐、急救等知识与技能。“这就是我要的——把军人的‘战斗力’变成社会的‘防护力’。”他满怀憧憬地说。
从南海之滨的狙击阵地,到沅水之畔的格斗馆,袁成龙以“战斗员”的姿态,在另一个战场延续着军人的价值。正如日记所写:“脱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血性;放下的是钢枪,放不下的是‘护民平安’的初心。”退役后的他正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一方安宁。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