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党校之声】发展银发经济 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时间:2025-07-11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薛洋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作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常德发展银发经济资源禀赋好、市场潜力大、发展动力足。

一是要坚持规划引领,长远布局谋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人口老龄化加深带来的经济模式、生产方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和市场供需等多方面的转变,以新视角、新理念认识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学制定银发经济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明确各阶段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强化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为银发经济可持续发展筑牢规划根基。

二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精准对接需求。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要区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层次,聚焦衣食住行、医疗康养、文化娱乐等领域,深入调研老年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优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适老化改造,提升服务的精准度与便捷性,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深挖资源禀赋。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鼓励各地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老龄产业。常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与发展银发经济高度契合,应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禀赋,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特色化发展。在自然资源利用上,依托柳叶湖、壶瓶山等生态资源,开发森林康养、生态疗养等项目,打造生态康养品牌;在文化资源方面,将常德丝弦、常德米粉等特色文化融入养老产业,推出文化体验式养老服务,依托常德河街等建设银发经济特色街区。支持企业开发具有常德特色的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让本土资源成为银发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四是要坚持创新驱动,完善产业链条。依托“4+3”现代化产业体系,寻找轻工纺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与银发经济的契合点,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银发经济领域龙头企业,发展银发经济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养老产业与医疗、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开发智能化养老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以产业升级带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要坚持多方联动,凝聚发展合力。要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家庭等多元主体积极性,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营商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银发经济发展格局,助推全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常德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讲师)


编辑:殷沁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