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杨鑫 通讯员 杨蓉 文/图
在常德鸿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常德鸿志”),活跃着这样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既是传道授业的教育者,又是深耕行业的实践者。他们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与深厚的育人情怀,将“砺志养德,精技重能”的校训融入每一堂课,为学生铺就通往职业梦想的坚实道路。
德技并修,药理学课堂的“白衣引路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急救药物——沙丁胺醇。”在实训室,药理学教师廖玄手持药瓶,将临床用药案例与药理知识娓娓道来。
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的廖玄,曾在医院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2023年,带着对教育的热忱,廖玄脱下白大褂,执起粉笔,开启在常德鸿志的教学生涯。如何将晦涩的药物知识讲解得生动易理解,是初入讲台的廖玄急需解决的难题。“那段时间,我常常对照着资料反复琢磨,把不易理解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用动画和视频演示代替枯燥的理论讲解,将医院的真实用药案例搬进教室。”廖玄说,除了理论知识的解惑,她更注重培养学生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在讲解抗生素药理时,廖玄不仅分析临床用药数据,更是引导学生思考医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在模拟药房实训中,她手把手教导学生精准配药流程,同时强调医疗行业的责任与担当。“医术要精,医德更要正。”这是廖玄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对学生最殷切的期望。
情境育人,英语课堂的“舞台搭建者”
2021年,文家宜从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同年,她成为了常德鸿志的英语教师。
初来乍到,文家宜在英语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孩子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也存在畏难情绪。“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这种状况对我来说充满了挑战。”文家宜回忆道,走近孩子你会发现,教育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
慢慢地,文家宜琢磨到了一些门道。面对学生畏难情绪,她降低学习难度;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她创新将英文电影赏析、情景对话等元素融入教学,打造沉浸式语言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们对英语的热情被点燃,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后也主动学习。
通过努力,文家宜成为了英语教研组组长。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她还带领整个英语教研组不断前进,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通过教学比武锤炼教姿教态,带领年轻教师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学习。“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文家宜始终用爱与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用温暖感化每一颗求知的心。
实战赋能,视觉传达的“创意孵化师”
在常德鸿志实训室里,图像处理专业课教师王丽君正带领学生围坐在大屏幕前,逐帧分析商业广告设计方案。作为资深设计师,她将承接的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从LOGO设计到产品包装,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学习热情在实战中提升专业能力。
初登讲台时的情景,王丽君还历历在目。她回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场“高级修图技巧”课程惨遭冷场。课后学生小声说:“老师,您教的这些技术我们在企业用不上。”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王丽君。
学校得知后,安排她和企业对接,接触各类项目。这段经历让她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的PS课堂必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从电商主图设计到品牌VI系统制作,每个教学案例都带着市场的温度。王丽君常常对学生说:“设计不仅是技巧,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
鸿鹄高飞,志在千里。常德鸿志建校23年来,办学实力逐步增强,汇聚起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素养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业教师107名,实现本硕学历全覆盖。其中17名“双师型”教师,兼具理论功底与实践技能,将行业前沿知识与技能融入课堂;来自常德芷兰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资深把关教师坐镇,精准把握方向,提升教学质量;外联博士团队,凭借学术造诣与创新思维,推动教学与教研协同发展;13名高级职称教师在教研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这支精干师资队伍,正以专业实力与热忱,全方位助力鸿志学子成长成才。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