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姜美蓉/文 雷亮/图
当古老傩面具穿越千年时光,在现代展厅构筑神秘“迷宫”,你便可以成为这场文化游戏的主人。6月24日,一场名为“面具、迷宫或游戏的主人——傩面具艺术体验展”在湖南美术馆亮相。200余件来自常德溪上美术馆的傩面具精品在长沙震撼集结,一场跨越时空的民间艺术盛宴正在上演。
“感谢湖南美术馆的远见卓识,在众多的民间美术线索的序列中,选取了古老而又独特的傩文化,用一场艺术体验展的形式,让中国的乡土、非遗、传统走近大众。”说起这次专场展览,溪上美术馆几位创始人雷鸣、雷亮、秦香都颇有几分激动和兴奋。这也是溪上美术馆首次作为承办单位参与策展。
“这真的是一个‘傩来傩去’的故事。”记者采访雷亮、秦香夫妇时,他们刚从长沙的展览现场回到甘溪镇,“本周内接待了两批长沙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特别忙,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目光转向我们的传统,喜欢我们这样的民间收藏,并从中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真是很欣慰。”在中国乡村最深处生长起来的溪上美术馆里,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的校外学习实践基地牌匾和今年1月获颁的湖南省乡村博物馆牌匾摆在一起,相映成趣。
这条深耕民间传统艺术的路,他们走了将近20年。
溪上美术馆位于澧县甘溪滩镇,是一座致力于非遗收集、整理、保护、展示、传播及运用,集建筑、园林、文博以及民俗文化于一体的乡村博物馆,着重展示湖湘民间艺术及长江流域以南文化脉络。经过17年持续不断建设,溪上美术馆目前已建成占地10余亩、内有十几栋建筑物、带有浓郁中国古风的传统院落。馆内有傩面具、湖湘木雕、民俗绘画、建筑结构、民俗陶瓷器等藏品近万件,仅固定在建筑之上的木雕及石雕等不可移动藏品就超过3000件。其中,与傩文化有关的藏品就有上千件,其中各种傩面具400多个。今年3月,湖南美术馆的策展团队在这里住了一周,精心挑选了200余件作品布展。
“这个事情从3年前就开始谋划,通过多次接洽,在今年3月正式启动该项目,也成为湖南美术馆民间美术系列展览的第二场。第一场是湖南滩头年画展。”秦香介绍,2024年,湖南美术馆推出了“湖南美术馆民间美术系列展览”品牌,溪上美术馆很快就进入了策展人的视野,最终选择了傩面具来呈现。
本次展览分为“傩的结构主义”“庆典中的面具”“傩的精神分析‘自我’与‘他者’”“傩润万物”4部分。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和重点展示以湖南为轴心的南方傩面具文化特色,从多个维度呈现傩文化的特点,启发观者参与并理解远古湖南先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这次的傩面具艺术体验展,还结合现代年轻人看展的需求有多重创新,增加了沉浸式体验的部分,围绕民俗学、艺术学、非遗活化等方面进行配套,给观众带来丰富的傩文化体验。
巫傩,是中国上古社会的精神世界。巫,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原始意识形态,傩,就是巫的呈现形式。于是,便有了傩仪、傩歌、傩舞、傩画、傩面具等,成为一种久远的艺术形态。古时期,沅湘之间,巫傩遍地,屈原在其中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九歌》,刘禹锡改造旧傩歌成为传遍乡间的“竹枝词”。
在雷鸣看来,傩文化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信仰,每一副傩面具、每一场傩戏表演,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密码。他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搭建起一座连接都市人群与乡土文化的桥梁,进一步增强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溪上美术馆所藏的古代傩面具,是雷家兄弟30多年收藏生涯的主题藏品之一,也是我国现存古代傩面具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与澧阳平原优周岗遗址出土的6000年前的木雕傩面具遥相呼应,对探源长江文明以及华夏文明研究价值极高。
“来自远古时代的意识形态,在湖南仍有大面积的活态传承,真是一个奇迹!”湖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一级编剧孙文辉在看完展览后如此感慨。长沙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曹隽平则不吝赞赏:“溪上美术馆是中国民间博物馆的代表,要旗帜鲜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大力宣传其创业精神,让更多老百姓欣赏溪上美术馆的藏品。”
民间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更在于被看见、被理解、被热爱。采访中,溪上美术馆的几位创始人表示,溪上美术馆珍藏的民间艺术瑰宝远不止于此,未来将秉持开放共享的精神,将更多根植于泥土的民艺之美带向公众视野。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