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李白 通讯员 陕琴琴 文/图
经历多日暴雨冲击,6月22日,石门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雨后初晴。回想起4天前那个暴雨如注、险象环生的夜晚,石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尹祥和主治医师覃志军内心仍激动不已。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危急时刻,他们带领急诊团队冲锋在前,绕开塌方道路,连夜转移患者,用行动诠释了“危急时刻 有我人医”的热血担当。
紧急求援
6月18日15时,石门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的电话急促响起,盖过了窗外哗哗的暴雨声——罗坪乡一位73岁的陈阿婆突发剧烈腹痛超过10小时,情况危急!
闻令即动,由医生覃志军、护士钱李维、司机曾健组成的急救团队即刻出发,冲向暴雨笼罩的深山。同时,医院医务科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分管领导汇报。急诊科主任尹祥、护士长马苏、车队队长许文忠的心也紧紧系在出诊车上,实时沟通、提醒安全、协调接应。
艰难前进
到达患者家中后,陈阿婆已经疼得蜷缩了起来。医护人员争分夺秒:问诊、查体、做心电图、建立输液通道……并将情况实时传回。
然而,返程之路竟成生死考验。救护车行至苏市—琵琶洲路段,多处山体垮塌、泥石流堵死道路!司机果断调头,如孤舟在暴雨中绕行南岳、芭栋、焦山、文化、所街、磨市……却在磨市再遇塌方堵截!
时间就是生命!车外暴雨如注、山体危悬,车内还有危重老人,医护人员一边安抚家属,一边在颠簸中坚持监测体征、反馈情况。医院后方多方联系交通、路政及乡镇,焦急探路,在综合信息评估风险后,果断决策:转向三圣乡!
“注意安全!保持通讯!我们持续探路!”电话里传来医院领导坚定的声音,司机将方向盘猛转,救护车驶向通往医院的雨夜山路!
辗转到达
这一条充满希望和未知的通道,救护车在泥泞中搏斗,车灯撕破雨幕,轮胎数次惊险擦过塌方边缘。
后方指挥中心持续为司机提供路线与安全支持;科主任、护士长每隔一段时间就与车上通话,了解患者状况,给予医护人员支持和鼓励,前后方保持联系、协同作战。
历经惊心动魄的12个小时,6月19日近凌晨4点,救护车终于冲破雨障,稳稳驶入医院。早已守候在急诊科门口的医护团队迅速接手,为陈阿婆展开进一步救治。直到这时,医护人员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换下早已被雨水和泥水浸透的制服。
这一夜,救护车辗转绕行了安溪、所街、雁池、磨市、维新等10多个乡镇,在地图上画出了一条曲折却无比珍贵的生命轨迹,用无畏担当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