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蔡文龙 通讯员 王毅敏 杨涵婧 文/图
“报告!10千伏牛牛线飞旗河支线送电成功!”
6月21日17时40分,桃源县牛车河镇北斗溪村下瓦桥组最后8户人家的灯光刺破雨幕。国网常德供电公司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刘红宇、陈晓冬、高光跃,紧绷的神经终于松了一瞬。此时,他们已在暴雨中鏖战十多个小时。确认无误后,踏上归途的他们,才吃上当天第一口热饭。
连日暴雨肆虐桃源县,洪水裹挟山石,道路塌方中断,电力设施设备受损。6月20日晚,牛车河镇4个台区陷入黑暗的消息传来。
“必须将对村民的影响压到最低!”理公港供电所所长刘红宇立即吹响集结号。然而,泥石流封堵了进村通道,“电骡子”果断采取故障隔离临时保电措施。翌日清晨6时,队伍再次顶雨出击。
雨,没有停歇的意思。进山的“路”,每一步都踩在塌方体的泥泞里。滑坡的土石隔几百米就拦住去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成了奢望。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在雨幕中徒步跋涉,向故障点挺进。
“抢修点下方是铁路,头顶是松垮的山体,线路还横跨河道,难度不小。”“95后”的陈晓冬已是“老手”,作为现场负责人,他一面紧急联系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调集挖掘机、铲车协同开路,在摇摇欲坠的山体旁抢出一条安全通道;一面指挥队员火速清理压垮线路的倒树。
道路一寸寸推进,抢修争分夺秒!一组队员攀上河对岸陡坡,另一组在对侧严阵以待。“放线!”高处的队员奋力将牵引绳抛向激流对岸,下方的身影敏捷接住、绑紧导线……默契配合下,第一根导线成功飞越河道。
高强度作业中,时间悄然溜走。过了晌午,无人提及午饭。
“送完电再吃!”刘红宇紧盯着杆上作业的兄弟,抹了把脸上混着雨水的汗。队员们铆足了劲,只听见雨声和工具的碰撞声。
“亮了!来电了!”当灯光在雨夜山村亮起,欢呼声、掌声穿透雨帘在山谷回荡。疲惫的脸庞,终于漾开欣慰的笑容。
“走,吃饭去!”收拾好沉甸甸的工具,队员们踩着泥泞走向抢修车,身后,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通向重获光明的村庄。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