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一双手 家乡味——田梅和卢卢合口小酒馆的故事
时间:2025-06-19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孙玮怿 肖芳影

氤氲热气中,田梅的双手翻飞如蝶。沾着糯米粉的指尖轻压,雪白汤圆皮在掌心绽成小碗,裹入剁碎的前腿肉馅,再灵巧一拢、搓圆,圆润饱满的大汤圆便诞生了。这双手仿佛被施了魔法,将临澧合口的家乡味,揉进每一个软糯的团子里。

田梅与丈夫、员工们在店前合影(照片由田梅提供)

这家以正宗临澧合口味道闻名的卢卢合口小酒馆,其招牌大汤圆曾创下日销2000多个的神话。作为老板娘,田梅更是厨房的“定海神针”。6月16日,记者踏入卢卢合口小酒馆,田梅风风火火的声音裹挟着灶台热气扑面而来。彼时她像高速旋转的陀螺,在切配、清洗食材间腾挪,连接受采访的间隙都难挤出。

田梅扎起的长发利落地挽在脑后,五官大气漂亮,说话爽利干脆。“这卤汁可是合口独家秘方,跟家里长辈学的。”她边说边将食材滑入翻滚的琥珀色卤锅,各种调料通过双手撒进锅中,动作娴熟得如同呼吸般自然。

“在外打拼,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亲人、美食的味道。”48岁的田梅在临澧合口镇长大,年轻时曾到浙江打拼,做服装生意。2009年,思乡情浓的田梅回到家乡。靠什么营生?她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合口的美食。合口镇地处澧水与涔水交汇处,曾是繁华的水运商埠。南来北往的商贩船工带来各地饮食文化,与本土特色交融碰撞,孕育出多元美食基因。儿时街巷飘着的卤香、宴席上的佳肴,还有做乡厨的伯伯灶台前翻飞的锅铲,都成了田梅心底最深的眷恋。这份眷恋,最终化作2014年她和丈夫在市城区深巷支起的小摊。

田梅制作合口大汤圆(照片由田梅提供)

夫妻俩挤在摊位后的隔间,每天忙忙碌碌,所有菜品都由田梅自己制作。手工搓揉的汤圆柔韧弹牙,卤制好的鸭子、猪耳朵等卤菜香味扑鼻……凭着好手艺和好食材,烟火袅袅的小摊很快吸引了食客,队伍从巷头排到巷尾,回头客络绎不绝。2022年,积累了人气与资金的田梅盘下街边门面,“卢卢合口小酒馆”的招牌亮起,菜单也拓展成了合口美食图鉴。

“做生意没有什么诀窍,能吃苦、讲良心就行了。”临近晚饭时间,菜品准备完毕,田梅终于能坐下休息片刻。回忆起这些年开店经验,田梅总结就是“吃苦、讲良心。”十几年如一日,田梅每天早起去菜市场选购食材,店里一切菜品都是传统手工制作,这是她的原则。“店里的菜品都要经过我的双手做,我的嘴巴尝,搞准了、满意了才能售卖。干餐饮这些年,我胖了快60斤了!”田梅哈哈大笑道。

为了保证菜品的高标准化,田梅将自己的手艺和心得进行细化,制定了严格的菜品制作流程。“店里最多的就是称和闹钟,按照标准流程操作,确保味道稳定!”步骤精确,员工们配合默契,田梅穿梭在各个环节,严谨的步步紧盯。

田梅做卤菜(照片由田梅提供)

“我们这大部分都是回头客,用心做好每一道菜,把客人当朋友。”田梅笑着说。夜色渐浓,店里已经坐满了客人,交谈声此起彼伏,时不时有客人亲热地跟田梅打招呼。近些年,田梅不断地学习升级合口本地的菜品,给店里增色不少,现在就是一家合口美食陈列厅,小店一步步向着初心成长壮大。“我最近在研究合口宴席菜,希望可以把宴席菜日常化,大家都能来尝尝。”合口的宴席菜在当地颇有名气,要家逢喜事宴请乡亲们时才能吃到,田梅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推介少不了这一板块。

“我觉得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重在坚持。我能做的也不多,一个汤圆、一碟卤菜,坚守品质,慢慢来。让家乡的美食在我的手里得到传承,让更多人喜欢合口味道,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田梅说这话时眼里闪着光。双手传递的温度和一颗执着的心,或许这就是田梅与合口味道融合而成的终极浪漫。

编辑: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