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常德市二中“珍珠生”成长图鉴系列报道之二:青春里最明亮的那道光
时间:2025-06-16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编者按                            

    2012年,经市外事办、市教育局考察研究决定,常德“捡回珍珠计划”公益助学项目由常德市第二中学承担,全市仅此一家。自此,这所百年名校先后为500余名学子筑起成长的港湾。

    为了让每颗“珍珠”绽放独特华彩,常德市二中构建起立体化培育体系:骨干教师团队以专业深耕托举梦想,思维拓展训练激活创新潜能,生本课堂重塑学习生态……这些创新实践如同匠人打磨珍珠般细致入微,让每名学子绽放独特光芒,助力他们叩开理想学府大门,将人生梦想照进现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从青莲楼走出的“珍珠生”们,已在各自的行业、专业领域绽放异彩。本专栏通过这些“珍珠生”的讲述,带您走近这些成长故事,触摸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市二中学生在操场运动 常德日报记者 裴维维 摄

市二中学生在图书室阅读 常德日报记者 裴维维 摄

青春里最明亮的那道光
——常德市二中2017届“珍珠生”舒超

人物档案:舒超,常德市第二中学2017届毕业生,后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就读,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已在SCI一区期刊发表论文,达到毕业要求。

舒超在大学的学习生活照片(图片由本人提供)

提起常德市二中,我心中总会泛起最柔软、最美好的回忆。也许它不是升学率最高的学校,但那份来自老师们的关怀、自由包容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塑造了我今天的模样,也一直照亮着我前行的路。每次回想,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校门后那棵枝叶繁茂的老树,树影斜斜地落在台阶上。我沿着树影拾级而上,青莲楼从模糊到清晰出现在眼前,最上层的教室至今仍印在我的心底。我已记不清它在几楼,却始终记得自己十六岁的青春曾在那里度过。

我还记得那群青涩而鲜活的同学,个个神采飞扬、个性鲜明。我们一起参加文艺汇演、运动会、义卖、远足与成人礼,一起挥洒汗水,声嘶力竭到干哑也不愿停下。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永远也不会结束。

在这样一段时光里,有许多老师的身影也深深留在我心中。年级主任王丽兰老师总是在教室间巡视,神情严肃认真,而与她交流,你就会感受到她的温和与亲近。年轻的生物老师袁成明,幽默而富有激情,是大家最喜欢亲近的老师。他从不责怪我们偶尔的调皮,始终陪伴着我们直到走出考场的那一天。史新丰老师的物理课逻辑清晰、生动有趣,即使是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也总能被他娓娓道来,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高二那年他因身体原因请假,认真学习的同学为此落泪。还有张鹏飞老师,我是他的数学课代表。他一丝不苟,板书工整清晰,从不苟言笑,但他的认真与责任心让人心生敬意,他或许不是一个容易亲近的人,但做过他的学生,便会明白他其实很温柔。还有陈海兰老师、郑刚老师……太多名字无法一一列出,但他们的教诲与陪伴早已融入我的成长。

是母校教会我坚持、鼓励我追求、包容我跌倒,也见证了我的蜕变。那段岁月,是青春里最明亮的光,如今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无论我身在何处,回望母校,总能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信心。

常德日报记者 江一舟 整理

编辑: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