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王浪 通讯员 吴秀英 文/图 近日,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成功为一名74岁肝移植术后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高危患者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展现了医院在复杂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领先技术与多学科协作能力。
手术现场
患者张奶奶(化名)半月前因反复头晕、黑曚伴意识丧失就诊,经检查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植入起搏器。然而,患者的既往病史远比想象中的更复杂。8年前的肝移植手术导致患者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1年前曾因免疫力低下导致败血症,感染风险极高。同时,她还患有高血压、溶血性贫血,并有胆囊切除史,整体手术耐受性差。加之74岁的高龄,使得传统起搏器植入的并发症风险倍增。患者因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曾患败血症,并伴有高血压、贫血等基础疾病,传统手术风险极高。医院迅速组织心血管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采用无导线起搏方案。
无导线起搏器被精准植入患者右心室间隔部
手术中,医院心血管科团队通过右侧股静脉穿刺,便将胶囊大小的无导线起搏器精准植入患者右心室间隔部。术中实时监测参数,确保了起搏效能。患者术后即刻恢复稳定心率(50次/分),并在术后6小时内实现了床上自主活动。医护团队还为其定制了阶梯式康复方案,动态监测免疫抑制剂浓度,确保术后安全。
“对于肝移植等器官移植患者,心血管系统保护至关重要。”心血管科一病区负责人范爱德介绍,无导线起搏器规避了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尤其适合免疫抑制人群;其心肌直接固定(主动旋入式)设计保障了长期稳定性,且兼容核磁共振检查,为患者未来可能需要的影像检查预留了空间。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复杂病例综合救治水平上的进一步提升。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