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蔡文龙 通讯员 李文丹 段园园 王奕 蔡芬 文/图
焊花飞溅,机器轰鸣!眼下,常德经开区合成生物制造中试转化基地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高耸的塔吊挥舞“长臂”,工人们的身影在钢架间穿梭,汗水浸透的工装,映照着争分夺秒的建设图景。
“经济要腾飞,电就是那‘筋骨’!这项目能不能跑起来,电得先到位!”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中试转化基地项目建设方代表严定超道出了可靠电力对重大项目的重要性。
这个塔吊林立的工地,来头可不小——它是2025年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上的“尖子生”。项目瞄准的是合成生物制造这片“新蓝海”,定位就是“搭平台、促转化”。建成后,可提供酶制剂生产到应用的一站式中试服务,覆盖现有市场90%以上的合成生物学产品及在研产品,力争打造成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让人惊喜的是,在这片热土破土动工之前,国网常德供电公司“电骡子”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身影活跃在现场。他们早早介入,把项目未来吃电的“胃口”摸得门清,协同设计力量,把电网的“跑道”提前铺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合成生物基地这艘“大船”一下水,就能“电力满格”,全速启航!
服务前置 263家企业用电“一次都不跑”
“项目好比一个大碗,外围供电设施就像筷子。筷子太细,端起这只碗时就力不从心。”严定超跟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他感慨道,项目能顺利推进,离不开电力人的全力托举——国网常德供电公司精准把脉企业需求,让电力供应稳稳跑在了项目前面。
早在今年2月初,国网常德供电公司就捕捉到了这个省级重点项目的用电“信号”。项目外围供电负荷高,难以支撑未来“大碗”的重量。怎么办?公司“跑省进京”积极争取,硬是“抢”来了8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外围供电设施升级改造。
项目一进场,供电公司的专属服务群就建了起来,客户经理化身“贴身管家”,全程紧盯施工进度,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沟通顺畅,服务到位,我们基本没为用电的事分过心。”严定超说。目前,外围供电工程正全力冲刺,确保6月底前“交卷”。
外围保障是第一步,园区内部的电网建设更要下“绣花功夫”。国网常德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主动敲开了经开区管委会和项目方的大门。“我们想在前头,和企业一起算清‘用电账’。”国网常德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联合设计院提前介入,为整个合成生物园区量身定制了电网建设“三步走”方案。
眼下,最紧迫的一期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工人们忙着延伸两条10千伏线路,把它们“手拉手”连成更可靠的“单环网”,同时新增5台高可靠性设备和5.64公里电缆。
“总投资800万元,6月30日肯定能送电!”该负责人拍着胸脯保证。这意味着一期入驻企业的基建和生产用电以及后续项目的“胃口”,都能得到及时满足。更让企业安心的是,园区长远用电已被纳入电网“十五五”规划蓝图,未来将新建一座变电站,与现有电网“强强联手”,真正实现“园区建到哪,电就通到哪”的“电等发展”愿景。
严定超笑着说:“这‘筷子’不仅够结实,还给我们备足了‘余粮’,心里踏实!”
常德供电的这股“超前”劲头,可不是合成生物园区的“独家福利”。今年以来,公司铆足了劲服务常德“三个高地”建设和“二次创业”热潮,把“六大攻坚”的安排落到“电”上。政企携手,想方设法为企业“省电费、优环境”。
“我们当起了‘项目猎头’,全市20个重大产业项目,早早就上门‘认亲’,配套电网跟着项目规划走,绝不拖后腿!”国网常德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介绍。同时,创新的“项目长”制度让每个重点项目都有了专属“电管家”。
“项目长”们不是在客户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主动摸需求、跑手续、搞接入,让企业办电“一次都不跑”。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1到5月,常德供电已完成10千伏及以上高压企业报装263户,新增容量近300兆伏安,平均接电时间大幅缩短。越来越多的“德企”感受到,“常德电”不仅供得稳,服务更是“暖烘烘”。
巧算能效账 为153家企业省出“真金白银”
芒种时节,湖南恒安生活用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8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自动化室电气工程师唐必武却把设备检修计划往后挪了挪。“现在正是生产旺季,电用得足,但我心里有底!”他笑着对记者说,这份底气,来自供电公司送来的“省电妙招”和“真金白银”的实惠。
“供电服务没的说,办电快,关键是帮我们‘管’电更有一套!”唐必武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网上国网”APP里的“能效账单”。这份特殊的“账单”可不简单,它像一位精明的“电参谋”,把企业的用电情况掰开揉碎分析:哪里的容量有富余、峰谷用电怎么调最划算、哪些政策红利能“吃”到、具体怎么改更省电……一目了然。
“以前用电是笔‘糊涂账’,现在可清楚了。照着建议优化,提升效率还降低成本,这就是实打实的‘供电+能效’服务!”唐必武指着账单上的分析数据,对供电公司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更让唐必武和同事乐开花的,是参与了一项叫“电力调峰辅助服务”的“省电行动”。简单说,就是在电网用电低谷、电有富余时,鼓励企业多开机器“存电”,等到用电高峰、电紧张时,企业就适当“省省”。这一“搬”,不仅帮了大电网的忙,企业自个儿腰包也鼓了。
“你看5月份的数据,”唐必武指着手机上的记录,“我们低谷时段多用了28万多度电,按政策一换算,这个月就省下了7万元电费!”说到这,他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这省下的钱,可是能投到生产里的“活水”。
恒安纸业的“省钱经”,是国网常德供电公司服务企业降本增效的一个缩影。为了当好企业的“电管家”,供电公司可是铆足了劲:
国网常德供电公司营销部组织专员跑腿上门,掰着指头给企业算“调峰辅助服务”的经济账。今年以来,工作人员跑了上百趟,成功说服153家企业“入伙”,大伙儿一起“搬电”省下的电量超过70万度,拿到手的补贴接近20万元。
丰水期电费低?这可是增产的好机会。各县市区的“电参谋”没闲着,把“电费打折季”的消息送到619家企业门口。一听能省钱,121家企业立马动了心,琢磨着开足马力多生产。这一“促”,直接“促”出了1200多万度的新增电量。
对市里重点产业项目、园区企业和“小巨人”们,供电公司定期做“用电健康监测”。企业产能恢复咋样?电量波动正不正常?“电参谋”盯得紧,一有情况早发现、早沟通,保障企业生产稳稳当当。
“省下的就是赚到的!”唐必武的一句话,道出了众多受益企业的心声。在常德,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用好“电参谋”的妙招,听“电参谋”的贴心话,这“电费账本”里,也能省出发展的新动能。
出手解忧 甩掉园区“心头患”
“以前管电,那是真头疼!每月自己先垫上十几二十万元买电,再安排人挨家挨户抄14家企业和540户居民的电表,光抄表就得折腾两三天!”提起过去常德经开区中小企业园A区用电的“老黄历”,常德市德源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峰直摇头。更让他闹心的是,由于线路损耗和设备老化,每年费用亏损高达20万元,加上园区电力设施动辄几万元的维修费,“吃力不讨好,还总被人埋怨电费算不清,真是贴钱又受气!”
这份压在刘峰和德源公司肩上的沉重“心头患”,随着一场专变供电改造,被稳稳地卸了下来。
如今,走进常德经开区中小企业园A区这片10万平方米,聚集了湖南君诺服饰有限公司、常德市天晨科技有限公司、常德鑫盛机械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的热土,电力供应已焕然一新。
“现在省心多了!点点鼠标,自家用了多少电、该交多少钱,一目了然。”常德途悦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财务主管曾燕玲坐在电脑前,轻点电费缴纳平台,企业用电明细瞬间清晰呈现。这正是园区推行“一企业一箱变一户号”专变直供模式带来的变化——电,直接送到了每家企业门口,缴费公开透明,彻底告别了以往“总表清楚、分表糊涂”的扯皮时代。
刘峰终于不用再当“电费垫付员”和“抄表大队长”了。
这轮由国网常德供电公司携手政府创新打造的“园网共建 赋能发展”工程,瞄准的就是园区合表供电的痛点,通过“改造+移交+代维”的组合拳,实现了多赢——
“电费降了!”这是改造后中小企业园A区入驻企业的普遍感受。据统计,仅今年1至4月,率先完成改造的湖南君诺服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用电7.7万度,每度电成本就降了0.1元至0.2元,算下来省了8400多元。
改造后,德源公司彻底甩掉了垫资购电、人工抄表、核算催缴、维修设备的“连环套”。刘峰长舒一口气:“现在只需管好路灯、电梯这些公共设施的电,电力运营成本直线下降,资金占用和欠费风险也没了!”
用电安全有保障。园区老旧的机械表和线路设备成了历史。全面提质的电力设施,让园区供电更稳定、更安全,“专变直供模式,我们用电更安心了。”园区一家企业负责人补充道。
这“心头患”是怎么除掉的?背后是国网常德供电公司的主动服务和辛勤奔走。今年以来,电力人跑遍了各级政府、重点企业79家,收集解决了17个用电难题,把100多份用电指南送到企业家门口,为30多家企业排查用电隐患;还为30户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能效体检”服务。
“要素保障更可靠了!”刘峰指着园区规划图说,现在他们招商企业没有后顾之忧。连园区生活区的员工也受益,“一户一表”改造后,空调、取暖等生活用电再也不用担心,园区服务品质噌噌往上涨。
看着园区企业生产红火,用电安心又省钱,刘峰脸上的愁云早已散去:“这电力人,请得值!‘心头患’没有了,大伙儿干劲更足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