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警惕肌肉流失,科学应对肌少症
时间:2025-06-09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李白 通讯员 谢宇

你是否注意到,身边有些老人走路越来越慢,上下楼梯变得吃力,甚至轻轻摔一跤就骨折?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被忽视的健康威胁——肌少症。65岁的李阿姨就是其中一例。

因为常感下肢无力、易疲劳,李阿姨到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医院”)求诊,被确诊为肌少症。市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团队为其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每日进行抗阻训练,包括弹力带练习、靠墙静蹲;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牛奶、鱼虾;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坚持3个月后,李阿姨肌肉量有所回升,下肢力量增强,能轻松上下楼梯,日常活动恢复自如,摔倒风险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肌少症,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质量减少、力量减弱,还可能伴随身体功能下降的老年综合症。简单来说,就是肌肉在慢慢“变弱变小”。它分为原发性肌少症和继发性肌少症,原发性肌少症主要因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激素水平改变,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丢失;继发性肌少症则多由疾病、营养缺乏、身体活动减少等因素引发。在我国,肌少症患病率为5.7%—23.9%,且年龄越大,患病几率越高。

除了腿脚无力,肌少症还有活动能力受限(肌肉力量下降,会让行走变得缓慢,站立也愈发困难,严重时甚至只能依赖轮椅或长期卧床)、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受损、骨骼与关节损伤等危害,是一个“隐形杀手”。

市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医生表示,肌少症是老龄化社会中悄无声息的“健康杀手”,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早期筛查、均衡营养、规律运动,结合中医和现代医学治疗手段,能有效延缓肌少症发展。“存钱不如存肌肉”,从青年期开始重视肌肉质量“储备”,能为老年健康筑牢防线。一旦出现乏力、体重骤降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评估,避免陷入“肌肉流失—失能—疾病加重”的恶性循环。

编辑: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