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李白 通讯员 刘颖 文/图
二胎怀孕20周时,卢艳红的糖耐量检测结果显示空腹血糖5.8mmol/L(正常值3.1—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2mmol/L(正常值8.5mmol/L),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当时整个人有点懵,我平时饮食清淡,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胎也没有任何病症,偏偏二胎时中招了。”卢艳红回忆道。
作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她积极开始了自诊、自愈。
首先是动态监测血糖,提高警惕。最关键的是定制“控糖食谱”,三餐采用“蔬菜—蛋白质—主食”分阶进食法,用糙米替代白米饭,搭配低糖水果,既满足营养又避免血糖骤升。再辅以运动康复,每日餐后30分钟快走,有时再做一做孕期瑜伽,给身体补充能量。通过科学控糖,卢艳红的血糖逐渐稳定,孩子出生时接近8斤,各项发育指标正常,她也彻底摆脱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困扰。
“随着高龄孕妇增加和生活方式变化,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卢艳红介绍,血糖异常易引发血压升高,增加胎盘早剥、器官损伤风险;高血糖导致胎儿排尿增多,可能引发早产或胎膜早破;严重胰岛素抵抗或治疗不当可能引发代谢紊乱,威胁生命。另外,该病可显著增加难产及剖宫产的风险,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如巨大儿)或畸形,部分孕妇远期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代谢异常’的早期信号,管控好它,能降低母体未来2型糖尿病风险,更关乎子代终身健康。”卢艳红收治的孕妇中,有体重接近200斤的孕妇,通过保持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使各项孕期指标保持正常的,但也有20多岁就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的年轻孕妇。
“准妈妈们应强化健康意识,通过规律产检、科学膳食及适量运动,将疾病预防关口前移,以良好的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卢艳红相信,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和健康意识的觉醒,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个体自律到医疗体系支撑,更多家庭将迎来“无糖”却充满甘甜的孕育之旅。
【专家简介】卢艳红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吉首大学,高校兼职教师,擅长妇产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及不孕不育症的诊治。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