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曾玉英 文/图
“有机肥要沤熟,鸭棚要尽快搭好,一亩地放养4到8只鸭子较为合适。”日前,在鼎城区谢家铺镇栗山村“鸭稻共生”示范田边,常德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湘北试验站水稻专家贾琳向鼎城区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帅宇,详细介绍鸭稻共生的技术要点。当天还有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的多位专家开展现场服务,三方将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专家察看有机肥发酵情况
“稻鸭共生模式好,全程不使用化学农药,生产的大米生态环保、营养健康。我们合作社的目标是早日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稻米。”陈帅宇说。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基地的鸭棚已经搭好,稻种和有机肥都已准备到位,鸭苗正在孵化,只等播种。
稻田边新搭的鸭棚
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位于鼎城区谢家铺镇。近年来,合作社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粮食产业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主体,筑牢利益联结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社自有流转土地4800亩,服务面积54000亩,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布局、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统一订单收购、统一品牌”的“六统一”全程标准化生产,形成了种植、加工、仓储、营销全产业链体系,为做优做强鼎城优质稻米产业、加快推进鼎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供了可推可学的模式,成为当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绿肥在田里发酵
今年,合作社建立稻鸭共生优质稻种植基地80亩,采用“绿肥+稻+鸭”种养模式,即冬季种植绿肥,施用菜枯、茶枯、微生物菌肥,种植优质水稻,安装性诱剂、释放天敌,通过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档案信息、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实现科学化管理、技术化种田,为鼎城区绿色有机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