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常德 > 正文
【我们的节日·端午】浓情端午共安康 文明新风润心田——常德市广泛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活动
时间:2025-06-03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日报记者 李张念

龙舟竞渡千帆舞,艾草飘香万户春。端午佳节期间,常德市依托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精心烹制了一场场“粽”情“粽”意的文明盛宴。从文化传承到暖心服务,一场场“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主题活动如清风拂柳,浸润沅澧大地,让传统节日焕发时代新韵。

文化传承润乡土

非遗民俗焕发时代光彩

津市市开展“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活动(图片来源:常德市文明办)
端午的底色,是千年流淌的文化血脉。常德各地深挖传统内涵,让非遗民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焕发新生机。

汉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体艺术志愿服务队自5月22日起,以“光影不息——汉寿皮影的传承之路”和“聆听千年匠语·共守龙阳文脉”讲座,揭开非遗神秘面纱,吸引200余人次深度参与。而持续至8月的“龙舟载非遗·龙阳刻春秋”非遗龙舟模型展,端午小长假期间更以500余人次的观展热度,让精巧龙舟承载的文化记忆深入人心。

安乡县则在安全乡槐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生动的“民俗课堂”。80余名村民围聚“端午文化知多少”展板,志愿者化身文化使者细说端阳渊源。包粽子体验区内,捋叶、填米、捆扎的娴熟动作伴着欢声笑语,居民王阿姨一句“自己包的粽子,香得很!”道出了手艺传承的温度。

澧县以文旅活动巧妙融合地域文明基因。澧县城头山旅游景区的“粽情城头山·寻迹古文明”主题活动,让游客在端午音乐会、“射五毒”游戏中触摸古文明脉动;彭山景区庄严的屈原文化节重现祭祀古礼;澧州文庙“传承端午古韵,弘扬澧州新风”活动,更让传统仪轨与地方文脉交相辉映。

邻里共聚谱新篇

社区家园洋溢和谐新风

武陵区白马湖街道长家山社区开展端午节歌咏活动(图片来源:常德市文明办)
端午的欢愉,在邻里相携、亲子和乐的其乐融融中流淌。常德各地“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主题活动搭建了互动平台,让文明新风在参与中生根。

武陵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社区欢聚核心。全区14个实践所、128个实践站广泛组织居民包粽子,共享劳动成果。穿紫河街道惠家坪社区在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主题活动,居民与残疾人朋友围坐包粽,粽香情更浓;专业瑜伽老师的养生讲座,为节日注入健康理念。白马湖街道龙港巷社区的“粽叶飘香迎端午 幸福和谐邻里情”活动中,包粽子比赛热火朝天,历史文化介绍与问卷答题增知添趣。

桃源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的“‘粽’享端午、寻味桃源”堪称节日嘉年华。近2000名群众涌入精心划分的室内外活动区:室内包粽子、漆扇制作巧手翻飞,端午主题打卡定格笑脸;室外舞狮戏曲激昂、吉他萨克斯悠扬、脱口秀妙语连珠,中医养生区、艾草花束香囊DIY区、非遗展示区、美食品尝区人头攒动。可玩可拍可看可吃的沉浸式体验,让群众直呼过瘾。

临澧县的书香与粽香在“书香三八”读书会书屋美妙交融。“粽情端午·传承有我”亲子活动温情上演,20余组家庭在琅琅书声与粽叶清香中共话家国情怀,亲子互动中激活文化基因,于家国叙事里滋养时代新人。

暖心服务惠民生

文明实践传递城市温度

安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义诊活动(图片来源:常德市文明办)
节日的意义,在于守望相助的温情传递。常德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纽带,将关怀精准送达特殊群体心坎。

澧县以关爱行动织就温暖网络,各部门、单位及公益组织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超300人次。澧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澧州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走进阳光家园,陪伴特殊儿童包饺子、做游戏,粽香与欢笑驱散孤独;澧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50余个特殊家庭送去“粽情端午 暖心相伴”主题活动,用健康讲座、现场义诊乃至集体庆生的温馨烛光,照亮了他们的节日。

汉寿县的爱心接力在节前启程。汉寿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会慈善志愿服务队开展“粽情端午·爱心传递”公益活动,重点慰问岩汪湖镇、洋淘湖镇、龙潭桥镇的孤寡老人、重病残障人士,并为他们做了细致的眼健康检查。

津市市汪家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企业开展的“粽叶飘香迎端午”活动惠及500余名居民,油榨坊社区志愿者更将这份暖意延伸,把新鲜粽子和生活物资亲手送到独居老人家中,让“老有所依”在佳节里具体可感。

粽香袅袅,余韵悠长。2025年常德市“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端午”系列活动,如春风化雨,将文化传承、暖心服务、邻里和谐、文明新风深植于传统节日的沃土,也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传承文明、凝聚人心的重要阵地。

编辑:王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