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 正文
常德市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
时间:2025-05-31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常德市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

2024年度创建“中国长寿之乡”研究专项课题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吴佩

我国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2023年底,已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2.9亿,预计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2020年末,常德市常住人口为527.9102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2.1057万人,占25.02%;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1.1703万人,占19.16%。常德市于2022年入选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不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挑战和冲击,同时也孕育着机遇和希望。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

应对策略:

鼓励生育。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鼓励生育政策目的是增加青少年所占社会人口的比重,随着青少年人的数量增加社会面临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会有所改善。鼓励生育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人口比重分布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常德市2018年出生率为9.26‰,比2017年的10.69‰下降了1.43个千分点,为2014年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生育率新低。从自然增长率看,2018年自然增长率为2.91‰,比2017年的4.34‰下降了1.43个千分点。常德市生育率下降,可以加大住院分娩补助力度,加大税收抵扣力度,加大教育保障力度,加大住房保障支持力度,减轻年轻人的负担。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可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等适老化设施,如看病挂号时,设置老年人绿色通道,老年人住院时安排专业陪护陪伴;设立了专门的老年人服务窗口;更新老年人上车方便的无障碍公交车,在车内配备供轮椅上下的踏板和固定装置,便于轮椅、拐杖的安全使用,提升老年人上下车安全性与便捷性。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改造升级照护型床位,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维修完善小区文体、娱乐、休闲设施。

创新老年人公共体育服务活动。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如养生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满足老年人在体育、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注重体育活动的多样性,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不同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和地域特点,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更多老年人参与运动健身的热情和动力,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随着科技力量对各行业各领域的加持,越来越多的老年体育设施正在登上时代舞台,用创新的研发产品丰富行业需求,增进老年体育健身选择,促进老年体育运动热情。

构建良好的支持体系。如颁布老年人就业保障法,或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进行增补完善,设立老年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综合运用经济补贴、税收减免、社会支持服务、法定假期等多项政策手段对家庭照顾者给予全面的社会支持。鼓励社会组织、养老服务机构等积极为家庭照顾者提供免费的咨询热线、心理疏导、团体培训等支持服务。

完善农村养老相关政策机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对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进行统筹安排,以实现农村养老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了解常住老年人口分布与服务需求,构建养老服务线上线下服务体系,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就近精准养老服务。根据城乡区域特点,不断探索形成诸如北京的“京彩时光”、上海的“沪助养老时光汇”、福建的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等地区特色模式。

持续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创建全龄友好社区是漫长且意义重大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家庭共同努力。持续推进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对城市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的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进程,利用好各种已有公共资源,从住房设计、公共设施配套、交通规划等方面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同时注重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交流互动,营造全龄友好氛围。


编辑:赖永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