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鞠林 孙玮怿 侯碧海 谭明 肖芳影 通讯员 谢小亮 曹潜
1月23日,南方小年。
雾气渐薄,桃源县架桥镇茶林村漫山的油茶林在阳光中慢慢“苏醒”。早上8时30分,欢乐的锣鼓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由茶林村村委会组织、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第二届春节联欢会在村委会前坪热闹开场了。
“咱老百姓啦,今儿个真高兴”“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上春山约你来见”……台上劲歌热舞好不热闹,台下笑声不断喜气洋洋。村民们欢聚一堂,喜迎新春佳节,共庆2024丰收年。“这几年,靠着油茶林的收入,大家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各种活动也多了起来。大家都非常积极,精神足得很!”村民白鹤兵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
趁着联欢会抽奖的空当,白鹤兵热情地邀请记者到村里转一转。村委会前,一条水泥路铺成的村道沿着丘陵起伏延展,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小汽车、农用车格外打眼,房前屋后的大树与不远处的油茶林连成一片绿波。这时,村支书张立国和几个村干部迎面走来,每人手里都拿着10多条红色的围巾。“这是送给今天参加联欢会的演员和观众的。”张立国满脸喜气。
“咱们这个村是由原来的三个村合并而来。因为这里满山的油茶,因此就取名茶林村了。”张立国边走边介绍,与周边很多农村一样,茶林村的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年老体弱者,他们手中最宝贵的资产就是土地。“这些年,我们就一直在思考怎么把油茶林变成致富村。”
“以前的油茶都种得密,长得高。看上去威武,实际上产量低得很。真正丰产增收还是搭帮(依靠)这两年的低改。”白鹤兵告诉记者,他家的30亩油茶林通过低改后,2024年增收了10000多元。
“我们村的最大的产业就是油茶产业,有接近7000亩油茶林,近两年通过油茶低改,去密留稀,油茶产量逐年增产,仅这一项就为村民人均收入增加几百元。”张立国告诉记者,油茶低改项目从2022年开始,2024年年底已经全部完成。
“这个过程确实不容易。由于留守的村民很多年纪偏大,传统的老观念根深蒂固。油茶低改需要将油茶树去密留稀,村民们很不能理解,认为会毁了油茶树,减产了怎么办。”为了做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张立国和村两委组织干部入户宣传,开了近百次的屋场会,谈现状、说前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由村组干部带头,率先整改自家茶林。村民们逐渐形成了共识,“沉睡”的油茶林焕发了生机。
油茶产业的后劲足了,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张立国总感觉还缺点什么。在他的倡议下,村里成立了军鼓队、朗诵合唱队等文艺队伍,并组建了三支志愿服务队,队长和队员都由村民自己报名自己选,负责全村的卫生保洁、治安维护、文明新风宣传等事项。
2023年,茶林村第一届新春联欢会取得了空前成功。2024年刚过10月,村民们就开始商量起第二届联欢会的节目。“大家都是一肚子的劲,只要报了名,我们都给展示的舞台,最后一共收集了38个节目。年纪最小的演员才4岁,年纪最大的有65岁了。就连主持人都是回村的大学生主动担任的。”说话间,张立国就到了联欢会的现场。他与村干部将大红的围巾和新春的祝福送到了村民们手中。
“记者快看,那个跳舞的是我老婆。这次春节联欢会,她参加了3个节目!”白鹤兵激动地掏出了手机,周边的村民看到他激动的样子,也哈哈大笑。
歌声、笑声此起彼伏,穿过油茶林,在茶林村的上空回荡……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