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资质新闻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 正文
【沅澧时评】每代人都爱以自己的方式享用“传统”
时间:2023-08-27
来源:常德日报·常德融媒客户端
分享到:

■罗琳

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伴随岁月的流淌,华夏子孙借助七夕这一“主干”,开枝散叶,催生出了丰富、深厚的寓意。

汉墓出土的“长毋相忘银带钩”, 以及宋代词人秦观写下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名句,让我们见证了古人的情话有多动人;明清两代的七夕节盛行由穿针乞巧演变而来的投针验巧活动,让我们明白了清宫标配的瓷器中何以必备“鹊桥仙渡”。明清时期,还流行妇女们相邀一起“拜银河”,在倡导女性足不出户的年代,这项活动的价值或许更多体现在借乞巧之名行聚会之实。斗转星移,风俗被世代承袭,从未中断。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工业革命之后,西风东渐,男女分工不同往昔,女性社会地位日升,男耕女织的固有场景渐成非主流。脱离了广泛现实指导意义的乞巧活动,从七夕节俗中悄然退出。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礼俗背后的精神成分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情人节”的色彩日增月益,成了当今挖掘“有形文化”深藏之“心意现象”的一大热门。

古老的节年轻地过,是今年七夕的鲜明特色。《人民日报》特制了“七夕套餐”,包括用AI把歌词做成了爱的海报,瞬间火出了圈;还制作了“送你一组七夕浪漫诗意签”,引起了转发潮,其中“三餐有人作伴”“四季共识冷暖”的句子,营造出了浓浓的家庭氛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如七而遇 漫歌今夕——2023七夕特别节目》,向全球传播七夕佳节蕴藏的美好意义。上海警方别有情趣,蹭了一把电影《孤注一掷》的热度,推出了七夕古装反诈大片……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情感表达在节目中完美融合,令网友纷纷感叹人生总有不期而至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线上斗创意,线下拼体验,情绪价值和商业价值交相辉映,是彰显互联网时代活力的重头戏。今天,借传统文化数千年深入人心的影响力,承载起今人的爱恨情仇,或许是我们得偿所愿的捷径。正在实现票房逆袭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为了拍一部给现代人观看的英雄史诗,主创人员改编的不单是神话中主角们的人设,而是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流传已久的叙事逻辑,其价值取向更符合当下的主流思潮。影片上映后,即便市场回报有所延迟,终究还是应验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铁律。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同文同种总是更容易引发共鸣。有时候,触发情感动员的机关,甚至开启得有些猝不及防。比如今夏热映的动画片《长安三万里》,当看到李白在长江的激流之上吟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时候,无数观众双泪长流。其实,《长安三万里》只是“追光动画”推出的“新文化”系列的第一部,此前出品的“新传说”系列之《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话”系列的《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已经与观众见面。

戏剧家赖声川说创意模式就是连结与转化的模式。“追光动画”的三大系列和《封神》三部曲的鸿篇巨制,以及慧心巧思的《中国奇谭》等佳作,无一不是取材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元素。这些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就是“连结”到了今人依旧看重的人伦义理等最基本的因素,而越是基本的因素,力量就越强大、越持久。这种力量堪称神圣,最终体现为凝聚人心不可或缺的集体叙事和公共价值。

今年充满创意的七夕节,营造出了格外浪漫的氛围。显然,如《长安三万里》《封神》等作品一样,是被大家认同且买账的。愿我们在传统佳节的欢聚里相亲相爱,愿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相知相守。

编辑:唐文洁